行业动态

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动态
下一代人工智能在哪里?
来源:本站发布时间:2019-04-12 14:23:42点击次数:3570 次

下一代人工智能在哪里?

2019-04-05 17:45 咨询电话:029-86699268 来源: 人民日报


    从1956年美国达特茅斯会议首次提出“人工智能”的概念,到如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,算法、大数据、5G等为公众所熟知,“人工智能”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,成为科技创新的“超级风口”。

    在当前新一代人工智能阶段,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、加快发展人工智能,逐渐从“追赶”到“跟跑”,在部分领域技术还实现了“领跑”。可是,下一代人工智能的方向在哪里?我们如何实现“弯道超车”甚至“换道超车”?这都值得深入思考。

    “根据人工智能发展规律,每隔十几年往往会出现引领人工智能整体发展的新因素,而当下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红利释放时间有限,可能很快就会触碰到发展的瓶颈。因此,我们必须抢占下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先机,在理论、方法、工具、系统等方面走在前面、占领制高点。”在江苏高校语言能力协同创新中心举办的“未雨绸缪:语言与下一代人工智能论坛”上,来自计算机科学、语言学、神经科学、脑科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形成这样的共识。

    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、江苏师范大学教授杨亦鸣认为,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,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人类智力、意识、思维的重要性,但很少意识到这些都是以语言为基础的。“语言作为思维的物质载体参与了整个高级认知功能,以这种观点为基础重新考虑人工智能的基本理论,有可能走出下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新路子。”

    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是使机器达到人类理解自然语言的水平。“当前人工智能采用的深度学习算法,在‘感知’智能上已取得突破性成果,但其‘认知’能力还十分有限。要让计算机能够具备理解自然语言的能力,找符合语言和大脑实际的下一代人工智能,关键是开展语言认知的脑机制研究。”中国工程院院士、新疆大学教授吾守尔·斯拉木表示。

    那么,作为下一代人工智能突破口之一的语言及其脑机制研究,应当怎样进行?杨亦鸣说:“现有的语言脑机制研究在认知与行为层面很丰富,对系统功能与结构的研究也较多,但是在细胞层面的研究几乎为零,在分子层面也局限于少量基因与语言障碍的关联研究。所以,必须贯通分子到行为认知的语言机制解释,才可能对语言的脑机制有原创性发现,从而为人工智能研究带来变革。”

    在脑机制研究之上,对计算机软硬件进行重新设计也十分关键。“软件是人工智能的载体,传统软件只是信息管理,今后的软件应该感知多维信息,并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包含观察、判断、决策和行动的管理。”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廖湘科表示,如果可以在数学和物理驱动的计算机上,加入生命元素和语言机制驱动,那么将有可能产生真正的创新。

    此外,提升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能力,探究下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方向,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。国家“973计划”项目首席科学家、清华大学教授孙茂松表示:“人工智能需要多学科、多领域联合攻关、协同创新,更需要培养具有前瞻性眼光,贯通语言学、脑机制、计算机等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的复合型人才,如此才能从根源上领跑。”(记者 丁雅诵)



上一篇:践行“云+AI”战略


下一篇:如何走出996的囚徒困境